援非洲马里医疗队随队翻译——13届中法计算机刘珅佳同学的事迹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09-09   动态浏览次数:1293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2013届中法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刘珅佳,曾于2013年被选派加入我国第23批援马里医疗队,担任翻译一职并于当年7月随我国浙江省医疗队前往非洲马里,开始了长达两年之久的援马里医疗服务活动。

    2012年9月上海各大高校发布“马里医疗队翻译征集”项目通告,当刘珅佳从辅导员口中得知消息后,满怀爱国热情的立刻报名参加上海市卫生局组织的面试审核。

      
   刘珅佳
凭借着出色的语言水平和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顺利通过了上海市卫生局的面试开始了为期六个月的法语培训。2013年12月,刘珅佳同期的竞争者一同前往浙江省卫生厅进行最面试,最后她以优异的表现赢得了面试官的肯定,确定作为中国23批援马里医疗队的随队翻译

    2013年7月19日,刘珅佳从上海出发,辗转24个小时后,她到达了马里首都巴马科。“马里是一个发生军事政变的国家,心里没有一丝担忧和害怕是不可能的。然而当我踏上非洲土地的那一刻,我内心的自豪与兴奋却已让我忘却那一切。”刘珅佳与我们分享了她当时的心情。


        
   中国
23批援马里医疗队共计31名队员,其中27名医务人员,2厨师和2名翻译。作为第23批援马里医疗队的随队翻译,刘珅佳就是医疗队的“嘴巴”。
作为一名学习法语的学生,刘珅佳在课堂上进行的多为注重发音和语法的正规法语学习,而巴马科本地人用作日常交流的法语存在严重的口音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刘珅佳没有逃避和放弃,而是利用与当地人交流的机会来熟悉本地口音,两个月的坚持努力后她不仅能流利的与前来就诊的马里人进行交流与医疗队驻地周围的居民相处也十分融洽

   当我们的记者采访到她对于巴马科当地居民的印象,她高兴地与我们分享起与当地人之间的小故事。“每次在手术室加班时,当地居民都会热情的邀请我们一起共进午餐,食物通常都是一个大脸盆里面装着赶洋葱烧牛肉的couscous(古斯古斯)吃法类似与新疆手抓饭。虽然处于卫生角度考我每次都婉拒了他们,但马里人的热情好客让我感受到了如家般的温暖。”


   2012年3月21日马里首都巴马科发生军人政变,马里政府中止现行宪法,解散国家机构。2014年10月23日马里出现第一例埃博拉病例,随后埃博拉疫情爆发。

 

   在马里,环境用“脏、乱、差”三个字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疟疾是常见病之一,它的症状同埃博拉较相似,同样是发热,呕吐等症状,此刘珅佳所在的门诊工作处处于高危风险中,然而她却依然坚守工作岗位,克服恶劣的环境,帮助每一位前来就诊的病得到医疗队妥善的治疗。两年援非经历,让我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得到了成长。在非洲的两年,对于新事物的尝试,让我敢于挑战、学会坚持;感受过手术成功后的喜悦,也有束手无策的悲哀,这些都让我对生命更加敬畏;生活一个相对闭塞和寂寞的环境,让我远离浮躁,学会思考。”刘珅佳对她两年援非经历的总结



   2015年720日,我国第23批援马里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医疗队全体成员接受了马里卫生部科内的授勋与感谢,随后刘珅佳跟随医疗队返回中国。

 
版权所有 © 上海师范大学 沪ICP备05052062 103895